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不能用低级思维看待高级事物(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原质组成的。

只是,古印度人、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以及古希腊人都认为“水”是世界第一本原,水产生了世界万物。这个概念在中国的《道德经》中可以找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而《道德经》的思想来源于《连山》《归藏》《易经》三易,而三易又是上古华夏人的自然认知。所以古中国人也认为“水”是世界第一本原。

只是,古印度人、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以及古希腊人又都认为世界是“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对立存在的概念,水就是水,火就是火,对立存在,不互相生克。唯独古华夏人认为物质是永恒不死的存在,世界存在五种物质,这种金木水火土,分别以五种形态暗藏于五个方位,即西方金、东方木、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并且它们以互生互克的形式对立而统一的存在着,它们循环往复着物质的本原,生生不息,永远不止。这也是中国道家认为“物质不灭”、长生不死的根源。

这就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五行学说。

说明很早以前中国就有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存在第五阶段的意识,并认为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在第五阶段是“五多功”的阶段。由于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在第五阶段是物质本原内核循环往复,生克互制,长生不死的阶段。因此,在第五阶段事物或思维会有个完善的结局。

这是中国人认为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是“结于五”的世界的根源。

古中国人认为世界初始于一,进程到二,繁衍于三,轮回于四,丰收,丰满,丰盈皆在五,五是五种物质圆满于五的结局,“结于五”的世界观就来源于此。

并且认为虽然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但“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

古中国人认为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在二阶段是得到赞美的阶段,是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正在二元互动下全力全速前行的阶段;三是出现危机的阶段,是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在三角分立形式下繁衍生息、危机重重,艰难前行的阶段;四是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轮回二的阶段,心理出现恐惧、担忧的阶段;五是物质本原内核循环往复,生克互制,丰收,丰满,丰盈的成功阶段。

虽然“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但“功于五”不同于“凶于三”,“凶于三”是三棱锥立物结构,结合点在三点两线之上,而五棱锥立物结构的结合点虽然也是一个点上立锥,但五点四线是多点循环,存在互生互制关系,虽然三和五同样都在一个界面,但是五棱锥立物要比三棱锥立物立得更加稳定。我们知道棱锥计算方法是底面积x对应的高3,或表面积x内接圆半径3。

由此可知,事物发展到三,就不再是“二多誉”的阴阳二元世界,不再是两点一线的世界,是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脱离了直观思维和完成思维的认知界面,进入到了主观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客观思维界面。

因此,三是分的,也是发展、繁衍、危机四伏的阶段。站在第三位看世界,站在客观角度看世界,看到的必然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反映的现实存在,而三角是鼎力相互阶段,没有物质本原的内循环,所以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在三阶段会出现灾祸,损伤、损毁、灾殃、大难、残暴、伤害、自然灾害、牢狱之灾等等无法挽回的事件或事情,这是事情或思维在发展、繁衍、生息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99。99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