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可能是第一个如此重视传播媒体的企业了,最早在1909年,欧仁舒莱尔就在一本名为“LaCoiffuredeParis”的杂志期刊任编辑,并于1911年收购了这本杂志。 但事实上让欧莱雅或者说欧仁舒莱尔本人变得家喻户晓的并不是这一本杂志。 欧莱雅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扩大了市场规模,然而就欧仁舒莱尔本人来说,可能开公司对他的吸引力远远比不上当一名政治家,他频繁而熟练地运用自己对各种媒体的掌控力来传播自己的政治经济思想,而他一贯持有着更加偏激、民族主义式的理想,则让他受到了许多年轻爱国者的欢迎。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提耶尔政府恢复了议会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是对于一个满目疮痍的法国来说,自由制度带来的并不是稳定和繁荣,而是持续的冲突与争论。 1933年的大萧条席卷全球资本市场,这个充斥着罢工、失业和政治动荡的国家终于是处在濒临崩溃的边缘了。但是欧仁舒莱尔看到隔壁的德国与意大利此时在***的秩序下,生产力仍然在迅速提高,他们的国家里依然充满着热情高涨的工作氛围。 在欧仁舒莱尔眼里,这些结果都指向一个真理,“我们必须从人心中剥夺自由,平等甚至博爱的幼稚理念,因为这只会‘导致灾难’。 他开始相信,**主义的统治或许真的是这个时代的最终答案。 欧仁舒莱尔在此时开始显露出他的媒体影响力了。 在1938~1955年间,他出版了至少6本书和10多本小册子。除此之外还有在1936年12月他自己创办的杂志《企业家行动》,还包括他在其他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比如《做工的法国》、《民族革命》等等,宣传自己对威权统治的倾慕。 同时他也喜欢参与广播、演讲、讨论会等活动。用欧仁舒莱尔自己的说法是,仅在1934~1937年间他就演说过上百次,甚至由于担心自己的表现,他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小客厅,用于练习和准备演说。 他宣传自己的经济理论,侧面为他自己和欧莱雅在学术界和业界都树立起了更专业的形象,例如他提出的“比例工资”思想(一种类似于按劳分配的方式),当时还有许多企业尝试过,虽然具体实施方法并不成熟,但仍影响到了许多管理学研究者。 很快欧仁舒莱尔就亲自体验到了**制度,因为你不过去,**就过来。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