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五六三章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有人问,是不是上海船帮订了君子协议。赵从衍解释道:“这不可能,私交归私交,生意归生意。在商言商,谁也不会在重大利益上让步。但每一家的条件与设想不同,结果也不同。”

由于中东战争,油轮是盈利最大的生意。关于这一点,现任华光航业董事总经理的赵世光,答记者提问时有这样一番解释:

“任何会走动的东西都有机会产生意外,但我们公司成立以来,船队却从未发生意外,原因是我们小心管理避免风险。其中以油轮所涉的风险较大,万一发生撞船或搁浅事件,船只的原油外泄,问题可不简单。如果在美国出事,油污赔偿动辄便要赔上百万美元,故此我认为经营小型油轮则不妨考虑,例如3万至5万吨的制成品油轮;至于大型油轮,则非要小心不可。体积较小的油轮即使出事的话,要清洁油污亦不致太难。”

赵氏不断地置船,到七十年代,旗下就拥有六十艘海轮。

那时,香港股市趋热,成交活跃。以小钱控大钱,律师出身的赵从衍深明其义。

1972年10月,赵从衍成立华光航业集团公司,终于在翌年1月成功上市。赵从衍将家族拥有的船只,部分注入华光航业有限公司。

七十年代中期,赵从衍事业进入顶峰,拥有的船只总载重己逾三百万吨,比许多海洋国家总商船载重量还多。

1973年,内地远洋船舶总载重为270万吨。

赴从衍功成名就,将家族业务交儿子打理,沉醉于搜购玩赏古董。

友人开玩笑地问赵从衍:“购置这么多古董,是不是也是可走动资金?”赵从衍笑道:“是我喜欢。”

谁都不曾想到,赵从衍的这一嗜好,成为日后拯救华光倾覆的“救星”。

七十年代初期,香港房地产如火如荼,赵氏公子跃跃欲试,却遭父亲的劝阻,“物业搬不走,船才是最最可靠的”——这是赵从衍数十年得出的经验教训。

七十年代末,内地改革开放。赵从衍无比欣慰,又无比懊悔。

他抱怨自己不该老是对zz存有太多的戒心,要不,赵氏家族既是船王,又是地产王。

赵从衍,正是在世界航运业狂泻的1983年,也就是刚刚不久,下令家族公司华光航业调动七亿港元巨资,买下六艘大型船只,一时,航运业人士惊得目瞪口呆。

如今谈判前景不明朗,不少商人纷纷走资,抛售物业移居海外。

华光的一位行政首脑说,把资金放在船上最有弹性,可随时调离香港。此活与赵从衍50年代的至理名言如出一辙——“船是可以走动的资产”。

这位首脑还以权威的口气说,世界航运业会在1985至1986年转旺,因拆船量的增大,船只供需趋于平衡,自我调节后,船租、运价都会回升到7(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