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端着茶水抿了一下,说道“既然是贷款,那就是生意。既然是生意,那自然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他杨少峰不想给利息,你就往高了要,然后一点点儿的降。 如果他当真咬死了不给一文钱的利息,那也依得他,左右是一百万贯分十年还,应下了也无妨。” 被夏原吉这么一说,李倦顿时就懵了——刚才是你扔的借贷计划书让人滚蛋,现在又同意无息贷款的说法?那还让我去干什么? 夏原吉瞧着李倦道“不明白?” 李倦躬身道“下官确实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关窍,还请部堂指点?” 夏原吉嗯了一声道“现在边市城找银行借贷的人有多少?京城找银行借贷的人有多少?南京找银行借贷的人又有多少?其他地方呢?” 李倦躬身道“相比起来,京城里找银行借贷的人最多,边市城次之,而南京又次之。 至于其他地方,基本上没有百姓愿意找银行借贷,大多都是去银行办理一些银子兑换宝钞的业务,连存款的都比较少。” 说完之后,李倦便反应了过来“部堂的意思,是借着即墨的机会,把即墨立成一个样子,将借贷的业务推广开来?” 夏原吉嗯了一声道“不错。如果单纯的靠着吸引民间百姓存款,那银行早晚会有支付不起利息的那天,到时候又该如何?拒绝支付么? 想必你也能想到拒绝支付利息的后果——原本已经开始相信银行的百姓会变得不再相信银行,原本就不怎么相信银行的百姓会更加抗拒银行。 现在京城敢于借贷的百姓确实多了些,短时间内还不用担心支付不起利息的问题,但是时间一长,这个问题就该显出来了。” 李倦道“部堂的意思是,要将借贷业务向民间推开么?” “是,也不是。”夏原吉道“冒然将之全面推开,难免会出现银行小吏勾结强逼民间百姓借贷的情况,到时候需要用钱的借了,不需要用钱的也借了,银行的钱少了,一样容易出问题。 然而现在开放了借贷的止有京城,边市城,南京,三处地方的借贷量不大,利息不多,银行的收益也低,确实也是明摆着的问题。 所以,老夫的意思就是再加一个即墨,顺便把浙江仁和、海宁二县也加进去。” 一听夏原吉提到海宁和仁和二县,李倦顿时就明白了夏老抠的想法。 永乐十八年九月,海宁和仁和两个县算是倒了大霉,连日大雨再加潮水,毁坏了好几处堤坝,地方上受灾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和山东的情况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却也差不多。 这也就意味着,海宁和仁和的士绅豪商们肯定和即墨一样,需要借钱来恢复生产——这不就是银行的机会么? 瞧着李倦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夏原吉这才笑着道“想明白了?” 李倦躬身道“谢部堂指点!下官感激不尽!” 夏原吉嗯了一声,却又低声道“杨癫疯那里,能谈就谈,哪怕谈下一分的利息,那也是让银行多一分的收入,总比真个免息借给他一百万贯要强的多,毕竟国朝用钱之处颇多,如今国库已是无力支撑。” 李倦应道“是,下官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