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琳琅所知,英王府跟永和王府一样,跟皇室的关系也较远了。
最早的英王,是本朝太宗之子,那都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这也很正常,要是当今天子的兄弟或者叔叔,这么近的关系,那肯定还很红火,想娶老婆有的是,英王之孙也不会娶一个乡下出身的姑娘的。
虽然跟皇室的关系较远了,但,英王府到底是亲王府,那跟郡王府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虽然跟皇室的关系较远了,英王府还是要比永和郡王府体面多了。
有人可能要说了,本朝不是降等袭爵吗?怎么还有远支王府。
原因也很简单,虽是降等袭爵,但亲王可以袭五代,郡王袭四代,像镇国将军能袭三代,依此类推。
等过了几代,就会降等。
像英王,就已经袭过五代了,等这一代英王过世,英王这一支就是郡王了。
不过目前英王五六十岁的样子,身体还算硬朗——这是琳琅观察出来的结果——不出意外,活个一二十年不成问题。
琳琅也会尽量让他多活一段时间,毕竟能住在亲王府,跟住在自己府上,自然是不一样的,倒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社会地位的问题。
毕竟钱的话,李聿父子的俸禄都是交到公中的,然后他们一家人丁也不算太多,所以他们这一房并未占公中什么便宜。
虽然金钱方面不会占府里什么便宜,但社会地位可占很大便宜了,毕竟英王要是过世了,他们分府出去过,这镇国将军府,跟亲王府地位可是天差地别的。
况且,英王一旦过世,英王爵位没了,主宗变成了郡王,对他们这些从主宗分出来的人也不是好事,毕竟要是亲王做主宗,自然更好一些。
所以琳琅自然是想让英王多活一些时间了,活的越长对他们越有利,毕竟社会地位,有时候是用金钱都买不到的。
英王府的人口,在宗室中不算多的了,毕竟有些宗室那是真能生,能生上百个。
英王儿女不算多,只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儿。
当然了,生的肯定不止这么多,这是站住了脚的。
女儿且不论,这八个儿子,有两个是英王妃生的,其他就是英王那些妃妾生的了。
李聿父亲是这些庶子中年纪最大的,自然年纪不小了。
李聿父亲年纪不小了,所以他的亲生祖母年纪自然也不小。
既然不小,年纪大了,现在自然就没有什么宠爱了。
不过因为跟着英王时间较长,再加上有其他妃妾没活过她,她算是这些妃妾中,最长寿的了。
因着这个时间,所以三年前,才在一位侧妃过世后,被英王立为了侧妃,要知道之前,她也就是个庶妃。
因李聿亲生祖母并不是很得宠,所以他们一家跟英王妃没什么矛盾,不像那些得宠的,跟英王妃可是有矛盾的。
之所以有矛盾,主要是京中有一家亲王府做出了坏榜样。
有一个亲王家,王妃过世后,亲王将其中一个侧妃扶正了,成了继妃。
这下好了,那继妃便想方设法弄死了前王妃的儿子,也就是王世子,然后让自己的儿子成了世子。
当然了,表面上,前王妃的儿子,自然不是继妃弄死的,只说是意外。
但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不知道谁啊,毕竟好好的一个人,还是一个大人,怎么就能发生意外没了,不是她出手弄的,谁相信啊。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前面,各家王府本来还算和谐的关系顿时就和谐不起来了。
本来嘛,宗室里,大家都有爵位,没必要斗得像乌眼鸡似的。
但有这一家王妃死了,其他侧妃扶正,然后弄死了正妃所生儿子的事,其他人家不警惕起来才怪了。
说起来,李聿祖母能在三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