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掏出钱包里为数不多的美元钞票,在艾瑞斯的热心协助下购买了一张最小面值的票券,上了地铁。车厢里不算拥挤,有了艾瑞斯这个土着居民在旁边,苏瑶的心里踏实很多。
两人并肩坐在时代广场那巨大屏幕下方的长椅上,稍作歇息。此时,艾瑞斯突然转头看向苏瑶,微笑着说道:“我已经在网上查过关于中国签证的办理流程以及所需的时间啦。”听到这话,苏瑶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地回应道:“什么?你居然真的打算要来中国呀!”她实在没有想到,艾瑞斯对于前往中国这件事竟然如此认真和执着。
就在此时此刻,苏瑶深深地意识到,比起一味地去思考如何多说英语,更重要的其实是深入地思考问题本身。因为她发现自己与艾瑞斯之间的交流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困扰的误解。尽管用翻译器,但那些看似简单明了的语句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和文化差异。每一次对话结束后,苏瑶都会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试图找出造成误解的根源所在。而这种不断反思和探索的过程,也让她逐渐明白,想要真正实现顺畅、准确且富有深度的跨语言交流,仅仅依靠增加说话的数量和翻译器远远不够,还需要从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等多个层面下功夫。
她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思绪飘回到出发前那无数个埋头苦读的日夜。那时的她,为了这次出行可谓下足了功夫,将学过的英语单词一个不落地反复背诵,那些复杂冗长的对话也被她咀嚼消化直至能够倒背如流,就连整篇整篇的英文课文都被她熟记于心。然而,当真正置身于这个陌生的语言环境时,她却惊讶地发现,原本以为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的知识,此刻能够派上用场的似乎少之又少。尤其是在需要实际运用这些知识与人交流沟通的时候,她的大脑仿佛突然之间失去了连接,变得一片空白,那些曾经烂熟于心的单词、句子全都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让她在关键时刻屡屡“卡壳”,甚至出现短暂性的思维“短路”现象。
苏瑶觉得虽然自己是高中文化水平,但被扔到异国他乡,简直就是个文盲。可为何林姐上回能够轻松往返?苏瑶真有点纳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