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无数通往劫数层的通道之上。
也幸好他有着将亿兆年与一瞬间等同起来的心性造诣,哪怕是这不知多少通道是几乎同时发生的,他也能够将其观测顺序安排得井井有条,毫不错过任何一道通道……
一道通道……两道通道……三道通道……
一百道通道……两百道通道……三百道通道……
一万道通道……两万道通道……三万道通道……
一亿道通道……两亿道通道……三亿道通道……
随着观测的通道变得越来越多,罗帆对于那劫数层的猜测就变得越来越少。最开始,他对于劫数层的存在形式乃是有着以亿万来计算其种类的猜测的。也即是说,在他心中,先一步已经是建立起了以亿万来计算的,那劫数层的存在模型了。这些模型,包罗万象,其中却有着极大的可能包含了那劫数层的真正模型。只是因为这种正确的模型混杂在那无数错误的模型之中,让罗帆根本无法将其化作真正的认知,这才使得他虽然建立了这种准确的模型,但却依然无法观测到那真正的劫数层。
而这样一来,罗帆接下来观测那劫数层的通道所需要做的就很简单了。那便是,将那亿万来计算的模型,一个个的排除掉!
等到他将所有不可能的模型排除掉之后,那么,最终所剩下的那个模型,自然也就极有可能是正确的模型了。
当然,若是以这个模型化作认知还不能发现那劫数层的存在,那他也就只能重新建立模型,重新再来一次了……
这虽然看似无法绝对的得到正确的答案,但,相比于无迹可寻,相比于毫无办法,能够建立这样一个已经算是相当可行的探究机制,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每一道通道因为针对的天地不同,其形态都必然会有些不同的。
如此这般一来,每一道通道,自然也就可以相当于包含了一小部分那劫数层的性质。
这就使得罗帆借助这些通道来排除模型有了成功的可能。
毕竟,若是正确的模型,自然要契合无数的通道,要包含那无数通道之中所蕴含的哪怕是再细微的一部分劫数层的性质才行。
而那些模型,虽然数量极多,但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倾向,若不是正确模型的话,必然不可能契合基数那么大的众多通道的……
所以,随之而罗帆观测的通道变得越来越多,被他所排除的模型却就变得越来越多。
最后,在他将那所有通道都观测了将近七成的时候,也是在他自我认知当中时间已经是过去了上万年的时候,他的心中,终于只剩下最后一种模型存在了……
当然,虽然是在他自我认知当中已经是过去了上万年时间,但,相对于这交通网络层之中的其他一切天地,甚至是相对于那劫数层的威能来说,这一段时间却是瞬息间都不到。
毕竟,那劫数层的通道存在的时间并不会太长……
可以说,若不是他有着将亿兆年与一瞬间等同起来的能力,这时候却绝对无法完成他的这种观测过程的。
剩下这最后一种模型之后,罗帆对于那众多通道的观测速度却是大幅度加快了。
之前七成的通道,他耗费了自我认知当中的上万年时间才将其完观测过一遍。但现在,对于剩下的三成通道,他却只是耗费了自我认知当中的,不足十天时间,便已经是完成了整个观测过程了……
这当然并不是他的观测能力真的忽然提升了这么多。而是,确定了这模型之后,他却已经再不需要如同之前那般,每一道通道都需要带入以万计算的模型去比对,去确认那模型是否能够契合了。只是剩下一个模型而已,他却只需要用这个模型去代入其中便可以了。
这种代入模型数量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