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降,怕自己猜疑隐藏军伍,便一股脑的将宋军大小新旧皆带来,以示毫无藏私。
刘备拍拍吴玠,道:
“将军之诚,朕早了然在心,如今蜀中方定,军中若是强征而来者,可归乡还农。”
更令身边的傅庆、孙立、闻达等为吴玠副将,其部皆属吴玠,亲赐将军印信,归其调遣。
吴玠感而再拜。
刘备裁汰宋军士卒三万,留下能战之士,皆发汉军衣服军械,别无二致。
正在萧嘉穗分发路费,给那些被孙权强令征调的民夫,使其归家务农时候,却有一少年,将发到手的铜钱,掷于地上,道:
“男儿从军报有德之主,奈何公等不纳,断我之志?”
众人看去,说话的竟然是个不到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身上一副文士打扮,将长袍挽住系在腰上,
虽是文士打扮,却姿貌雄伟,慷慨磊落,与一众得了路费欢天喜地回家务农的乡民大不相同。
刘备正好在附近帐中巡视,听到此言,便走出来观看,只见这儒生虽有书卷气,更有慷慨情。
但眼前发钱的牛皋却不觉有什么,牛皋将钱捡起道:
“小秀才,你且回去读书,军中非读书人来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那少年道:“我听说,如今汉帝亦是秀才出身,怎的我儒生不能从军?”
牛皋一怔,道:“你却不会厮杀,在此何干?”
那少年道:“军阵之上,非勇力取胜,智谋之事更在其上,却也是我读书人义不容辞!”
刘备上前,道:“好一个义不容辞,果真少年英才,请问小哥姓名。”
那少年见刘备穿着,当即拜道:
“晚生虞允文,隆洲仁寿县人,家父乃是梓州知州虞祺,因秦桧为赵桓强征贡品罢官,晚生在蜀中时候,见前宋苛政不断,汉军来后,却一并废除,陛下又能爱民如子,便跟了队伍,前来投军!”
刘备身后的吴玠摸着自己额头,心中道:
“自己怎的将这位公子混进来了!”
原来这虞祺乃是徽宗时的进士,在朝时候官至太常博士,因直言得罪蔡京,出为梓州知州,很早就来到四川,
在知州任上,废除前朝苛税,减税爱民,又善法,后来赵桓逃到蜀中,这个虞祺竟然敢硬着头皮顶撞赵桓,不加赋于民,赵桓嘉奖不已。
但很快又因秦桧去梓州为陛下筹集贡品,虞祺直言当地民贫地瘠,毫无余材,更是将一抔土奉上,说此土乃是粮之基,民之本,国之根,愿献与陛下,以告陛下重视农桑,多行爱民之事。
但是在秦桧那里,便成了虞祺献土,讥讽大宋失地,虞祺被贬为庶民。
这样骨头硬的老子,自然有骨头更硬的儿子。
虞允文自幼在其父亲影响下,自幼刚正不阿,又因父亲之事,心中早对朝廷不满,后来汉与残宋交战,孙权大刮蜀地迎战,数月之内,将一个好好的仁寿县变得民不聊生。
直到汉军到来,开仓放粮,恢复商道,更是将军中受伤工匠留下为百姓打造耕作用具
虞允文本就是少年热血时候,两下比较,便扔了书本,瞒着父亲,跟着被征调的宋降军,一路开往前线。
他思忖道:“宋主贪婪,魏帝残暴,只汉帝仁君,如今百姓稍有好日子盼头,又怎能使魏军来?”
来到汉军中,见到汉军魏武,更是热血不已,但见汉军请被临时征调之兵回去务农,他心中赞同,自己却是不肯。
当下一番讲述,自己从军之志,刘备感慨不已,亲手扶起少年,借着先是借着王伦的记忆考校了虞允文的才学,又问志向,时局,谋策。
虞允文一一作答,即便有不足之处,亦是年少之故,刘备一眼看出,此乃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