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道:
“君看中朕,以朕为仁君,朕又怎能负你,负这万千百姓?朕必如你父虞祺一般,爱民如子,施善政,令华夏繁荣!
你说你不忍仁寿县再回苛政,但朕要你好好读书,日后令整个大汉再无苛政。”
虞允文仿佛雷击,刘备一番话将其心胸从一县拓为一国。
吴玠上前道:“陛下,臣向来敬佩虞祺,不如将这孩子调在我军中,等战事过了,我定把他送回去好好读书。”
吴玠虽是武将,但是虞祺是他为数不多敬佩的文官,这虞公子,他自然要照应一下,方才听刘备说让他好好读书,还以为刘备要送这孩子回去,自己便来照应一下。
刘备摇摇头,道:
“允文有报国之心,朕不能令其不得志而归,少年心志,不只在磨炼,更要在张扬,
在军中,在朕的身边,他依然可读书,可报国,这样,萧先生,你收个徒,教他读书兵法,留在军中。”
随后又跟虞允文道:
“萧先生可是学识渊博,你跟他多学,现在也留在军中历练,朕若有疑,便请教你师徒两个。”
虞允文万没想到,自己一时热血,能得到如此机缘,那句朕不负你,不负百姓,简直是书中的仁君走出来了,看着刘备的安排,心中道:
“为这人,便是粉身碎骨也是值得的!”
刘备又道:“好儿郎,日后考个状元,不负你师父,也不负朕今日的提拔,至于你偷跑出来,朕写信告诉你爹,你在朕这里,保证他儿子平安。”
虞允文哭拜在地,不能自已。
当下宋军中,多有老兵,想趁此还乡的,皆扔铜钱于地,呼和道:
“愿为陛下赴死!”
一番计较,残宋之军气势高涨。
又过半月,魏国援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