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请李总兵速速讲来!”
卢象升双眼一亮,大声对李啸说道。
这时,房间中一片安静,人人都在支着耳朵,想李啸究竟会说出何样的三种计策。
“卢大人,李啸的上策,便是避其锋锐之始,击其强弩之末。”
李啸大声说道“依李某之见,现在河南各地大明军兵,皆于各地重要城池,凭城固守,不让流寇攻破州城获得粮草。那么,流寇大军人马众多,粮草必定趋急,使得流寇只有攻向东南一条路可走。而我军却可在开封府与归德府两地,至与南直隶交界处,设下埋伏,以逸待劳等其过来。同时在流寇进军过程中,我军可轮番对其进行骚扰引诱,使其疲惫不堪,最终,待其到达我军埋伏点后,四面合围,八方共击,当可大获全胜矣!”
李啸说完,目光热切地望向卢象升,他真心希望卢象升能一口答应。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卢象升只是皱眉沉思了一阵,便淡淡地对他说道“且请李总兵说说中策。”
李啸脸上显出失望的神色,他吸了口气,接着说道“李某的中策,便是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我大明官军,趁敌军尚未重新合流之际,选定其中一路,集合精锐加以猛攻,力求将这一路击溃消灭,从而转战河南之地,再分头消灭其他各部流寇。”
李啸怕卢象升采纳中策,忙又说道“若行此策,却有两点可忧。一则因为转战各地,迁延时日,而官军因为粮草缺乏,斗志不高,故与斗志正旺的敌军作战时,会消耗颇大。二则恐敌情生变,若其他两种敌军,得到一路流寇被击溃的消息后,恐会更弦易策,转往他处,却难定中我军之算计,从而逃脱围剿啊。”
卢象升听了李啸的话语,又沉吟良久,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
“李总兵,你再说说你的下策吧。”
李啸脸上黯淡下来,他原本跳跃着希望神色的双眼,开始抹上一层忧郁之色“卢大人,若行下策,则只有分兵对抗,据城固守,与敌长久周旋,侍机消灭小股敌军罢了。待敌粮尽,复往他处时,我军再后行尾追而已。”
李啸说到这里,忍不住对卢象升说道“卢大人,这般下策,费时费力,且难损流寇实力,若非实在无法,莫行此策啊。”
卢象升兀自沉吟不语。
一旁的刘泽清冷哼一声“李啸,你算个什么东西,莫非,你还要强迫卢大人作决定不成?”
李啸见到刘泽清这般小人嘴脸,亦毫不客气地顶了一句“我自与总督大人讲话,你又何必多嘴。”
刘泽清脸色涨红,他腾地站起,正欲厉声喝斥李啸一番,却听得长桌顶端的卢象升大喝道“不许争吵,都坐下吧。”
刘泽清咬了咬牙,狠狠盯了李啸一眼,便沉身坐下。
李啸亦冷笑而坐。
会场上,一片难堪的沉默。
“李啸,本督思来想去,感觉还是下策,方是唯一可取之法。”
卢象升苦笑道。
李啸大惊,急急拱手“卢大人”
卢象升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说下去。
“李啸,你想尽量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真的不错。只是,你太高估了我大明官军的执行力与配合度。”
卢象升说这些话时,脸上有种隐隐的痛苦表情。
“李啸,你所说的在河南与南直隶处设四面埋伏之法,以及集合兵力击溃一路流寇之法,皆是相当不错的计策。只不过,以本督看来,在我大明官军斗志低迷,士气消沉,且相互难于配合的情况下,想到达到完美的效果,相当困难。”
卢象升长叹地一声,继续说道“万一有哪部官军,因为各种原因,弃阵而逃或临阵而溃,你这些极佳的计策,便皆要功亏一蒉了。”